广告

oscitant 的意思

打哈欠的; 昏昏欲睡的; 懒散的

oscitant 的词源

oscitant(adj.)

“睡意朦胧、昏昏欲睡、行动迟缓”,字面意思是“打哈欠、张嘴”,起源于1620年代,来自拉丁语 oscitans,意为“无精打采、懒散”,是 oscitare 的现在分词,意指“打哈欠、张嘴”,源自 os citare,意思是“动嘴” (参见 oralcite)。相关词汇:Oscitancy

相关词汇

大约在15世纪中期,cite这个词开始用来表示“正式召唤或传唤”。它源自古法语的citer,意为“召唤”,而古法语又是从拉丁语的citare演变而来的,拉丁语的意思包括“召唤、催促、叫唤;使突然行动、召唤前来;唤醒、激励”。这个词的拉丁语词根ciere则意为“移动、使运动、搅动、唤醒、召唤、邀请”,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欧语根*keie-,意思是“使运动、来回移动”。

“引用他人的文字或引述某段文字”的意思首次出现在1530年代。相关词汇包括Cited(已引用)和citing(正在引用)。

1620年代,指“通过嘴发出的”或“用语言表达的”;1650年代,指“与嘴相关的”。这个词源于晚期拉丁语的 oralis,而其根源则是拉丁语的 os(属格形式 oris),意为“嘴、开口、面孔、入口”。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欧语的 *os-,同样意指“嘴”。在梵语中有 asan(“嘴”)、asyam(“嘴、开口”);在阿维斯陀语中是 ah-;赫梯语中是 aish;古爱尔兰语中是 a(“嘴”);古诺尔斯语中是 oss(“河口”);古英语中是 or(“开始、起源、前面”)。

在拉丁语中,Os 通常指“嘴”。但随着元音的变化,这个词的发音逐渐与 os(“骨头”,参见 osseous)相似。因此,bucca(原意为“脸颊”,但口语中也指“嘴”)最终成为了“嘴”的常用词(参见 bouche)。

心理学上,“嘴作为婴儿性欲中心”的含义(如 oral fixation)最早出现于1910年。关于性行为的含义首次记录在1948年,出现在金赛的研究中。作为名词的用法,如“口腔检查”,则可以追溯到1876年。相关词汇:orally(约1600年),orality。

广告

oscitant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oscitant"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oscitant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