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纪初,“比兄弟姐妹更远的旁系血亲”(在12世纪作为姓氏出现),源自古法语 cosin,意为“侄子、亲属、表亲”(12世纪,现代法语为 cousin)。这个词源于拉丁语 consobrinus,意为“表亲”,最初指“母亲姐妹的儿子”。它由 com(意为“与、一起”,参见 com-)和 sobrinus(早期形式为 *sosrinos,意为“母亲那边的表亲”,源自 soror,其属格形式为 sororis,意为“姐妹”,参见 sister)结合而来。
现代特定用法“叔叔或姑姑的儿女”大约在1300年被证实,但在中世纪英语中,这个词也用于指孙子、教子等。到了14世纪末,它还被引申为“密切相关的事物”。
意大利语的 cugino、丹麦语的 kusine、波兰语的 kuzyn等词也都源自法语。德语的 vetter则来自古高地德语 fetiro,意为“叔叔”,可能是基于“叔叔的孩子”这一概念。许多语言中的 cousin 词汇在某种程度上都倾向于演变为“侄子”,即“父亲的侄子”。
许多印欧语言(包括爱尔兰语、梵语、斯拉夫语以及一些日耳曼语)都有或曾有不同的词汇来表示八种可能的“表亲”关系。例如,拉丁语除了 consobrinus 之外,还有 consobrina(意为“母亲姐妹的女儿”)、patruelis(意为“父亲兄弟的儿子”)、atruelis(意为“母亲兄弟的儿子”)、amitinus(意为“父亲姐妹的儿子”)等词。古英语则区分了 fæderan sunu(意为“父亲兄弟的儿子”)、modrigan sunu(意为“母亲姐妹的儿子”)等表达。
自15世纪初起,这个词在日常交流中被用作称呼,尤其是在康沃尔地区。短语 kissing cousin 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南方的表达,显然指“那些足够亲近,可以在问候时被亲吻的人”。而 Kentish cousin(1796年)则是英国古老的说法,意为“远亲”。关于 cousin german(意为“表兄弟姐妹”)这一说法的起源(14世纪初)可参见 german(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