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stereotype 的意思

刻板印象; 陈规; 固定观念

stereotype 的词源

stereotype(n.)

1798年,“从版上印刷的方法”,源自法语 stéréotype(形容词)“通过固体铅字印刷的”,进一步追溯到希腊语 stereos 意为“固体”(参见 stereo-)+ 法语 type 意为“铅字”(参见 type (n.))。

到1817年,这个词的意义扩展到了指代刻印的铅版。使用铅版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因为它能在一块铅字上复制出手工排版的整页印刷版面。

因此,它引申出了“图像在不变中被永恒保存”的比喻意义(比如视觉陈词滥调或经常重复的表达;参见 cliche),这一用法在1850年被记录,可能是通过动词形式演变而来(该用法可追溯至1819年)。

而“对某人或某群体特征的先入之见和过于简化的看法”这一特定含义则在1922年被记录(沃尔特·李普曼,《舆论》)。

stereotype(v.)

这个词最初出现在1804年,意思是“制作铅版”,源自stereotype(名词)。到1819年,它开始被用来比喻“固定不变”或“牢牢确立”的意思。1953年,这个词特别指代“对某人或某群体的特征进行先入为主和过于简化的刻板印象”。相关词汇包括:Stereotyped(已刻板化)、stereotyper(刻板印象制造者)、stereotyping(刻板印象化)、stereotypy(刻板印象)。

相关词汇

1825年,英语中出现了“electrotype, stereotype”这样的词汇,源自法语 cliché,在印刷行业中是一个技术术语,指的是“铅版”或“立体版”。这个词是由法语动词 clicher(意为“点击”)的过去分词形式演变而来,最初用作名词。人们认为它模仿了铸造过程中模具与金属碰撞时发出的声音,这一点可以与英语中的 click 进行对比。

Originally, a cast obtained by letting a matrix fall face downward upon a surface of molten metal on the point of cooling, called in English type-foundries 'dabbing.' [OED]
最初,这个词指的是一种铸造方法,即让一个模具面朝下落在即将冷却的熔融金属上,这种方法在英语铸字厂中被称为“dabbing”。[OED]

后来,这个词的意义被引申为“陈词滥调”或“老生常谈”,首次出现在1888年。这种转变源于人们将其比作金属板——一种可以无限复制印刷品或图案的媒介,类似于 stereotype 的意义演变。然而,这种用法在英语中并不普遍,直到1920年代才被广泛认可,并被认为是法语表达。相关词汇:Cliched(1928年)。

1807年,指“制作立体版或使用立体版印刷的艺术、行为或过程”,这个名词是由stereotype(动词)派生而来。到1888年,出现了“固化不变形式”的比喻意义。

广告

stereotype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stereotype"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tereotype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