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bisexuality 的意思

双性恋; 对两性(男性和女性)的吸引力; 具有双性特征的状态

bisexuality 的词源

bisexuality(n.)

“对两性的吸引力”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892年,是对克拉夫特-艾宾的翻译;可以参考 bisexual + -ity。更早之前,它的意思是“同时拥有两性器官的特质”(1850年)。

相关词汇

1824年,指“一个生物同时具有两性器官,雌雄同体的”;这个词由 bi-(意为“二”)和 sexual(意为“性别”)组合而成。1914年起,该词还被用来表示“对两性都有吸引力”;1922年,这一含义的名词形式开始被使用,相关概念可参见 bisexuality。直到1950年代,这个词才被广泛使用。20世纪初,有人提出使用 Ambisexual 来表达这一意思。

I suggest that the term ambisexuality be used in psychology instead of the expression "bisexual predisposition." This would connote that we understand by this predisposition, not the presence of male and female material in the organism (Fliess), nor of male and female sex hunger in the mind, but the child's psychical capacity for bestowing his erotism, originally objectless, on either the male or the female sex, or on both. [S. Ferenczi, "Sex in Psycho-Analysis," transl. Ernest Jones, Boston, 1916]
我建议在心理学中使用 ambisexuality 这个术语,而不是“双性倾向”这个表达。这样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理解:这种倾向并不是指生物体内同时存在的雌雄特征(Fliess),也不是指心中对雌雄的性欲,而是指孩子在心理上能够将其最初没有对象的性欲,投射到男性或女性,甚至两者身上。[S. Ferenczi,《精神分析中的性》,翻译:Ernest Jones,波士顿,1916年]

Bisexous(1838年)和 bisexuous(1856年)也曾被用来表示“雌雄同体”。

这个词缀用于从形容词构成抽象名词,表示“______的状态或性质”。它源自中古英语的 -ite,来自古法语的 -ete(现代法语为 -ité),直接源自拉丁语的 -itatem(主格为 -itas)。这个后缀表示状态或条件,由 -i-(来自词干或作为连接元素)和常见的抽象后缀 -tas(参见 -ty (2))组成。

Roughly, the word in -ity usually means the quality of being what the adjective describes, or concretely an instance of the quality, or collectively all the instances; & the word in -ism means the disposition, or collectively all those who feel it. [Fowler]
大致来说,带有 -ity 的词通常表示形容词所描述的性质,或者具体指这种性质的实例,或者集合地指所有这些实例;而带有 -ism 的词则表示一种倾向,或者集合地指所有感受这种倾向的人。[Fowler]
    广告

    bisexuality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bisexuality"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bisexuality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