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晚期,idea一词的意思是“原型,存在于上帝心中的事物概念”。这个词源自拉丁语,意指“柏拉图式的理念,原型”。在哲学中,这个词(西塞罗用希腊语书写)及其概念源自希腊语的idea,意为“形式;事物的外观;一种,类别,自然属性;方式,风格”。在逻辑学中,它指的是“一类,一种,某种特定的类别或物种”,而这个词又来自idein,意为“看见”,最终追溯到原始印欧语的*wid-es-ya-,这是*weid-(“看见”)的派生形式。
在柏拉图哲学中,这个词指的是“某种原型,或纯粹的非物质模式,任何一个自然类别中的个体对象都只是其不完美的复制品,正是通过参与这一模式,它们才得以存在”[《世纪词典》]。
“心理形象或图像”这一意义出现在1610年代(希腊语中对应的词是ennoia,最初意为“思考的行为”)。同时期,这个词还被用来表示“某种即将完成的概念;理想状态与实际观察之间的差异”。而“思考的结果”这一含义则首次出现在1640年代。
Idée fixe(1836年)来自法语,字面意思是“固定的想法”。通过拉丁语,这个词传入荷兰语、德语和丹麦语,变成idee,在英语方言中也有类似用法。自17世纪以来,笛卡尔、洛克、贝克莱、休谟和康德等哲学家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口语中出现的big idea(如在what's the ...中)则起源于19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