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philosophaster 的意思

伪哲学家; 自以为是的哲学家

philosophaster 的词源

philosophaster(n.)

“假装懂哲学的人”,出现在1610年代,由 philosophy(哲学)和 -aster(表示某种职业或身份的后缀)组合而成。

相关词汇

大约公元1300年,philosophie这个词出现,意指“知识、学问、学术研究、知识体系”。它源自古法语的filosofie(意为“哲学、知识”,12世纪,现代法语为philosophie),并直接借自拉丁语的philosophia,而拉丁语又源自希腊语的philosophia,字面意思是“对知识的热爱、对智慧的追求;系统的研究”。这个词由philo-(意为“热爱”,参见philo-)和sophia(意为“知识、智慧”)组合而成,而sophis则意味着“聪明、博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词的起源尚不明确[Beekes]。在中世纪英语中,它的拼写形式多种多样,如filozofiephelosophie等。

从14世纪中期起,这个词被用来指“理性思考或沉思的学科”;到14世纪晚期,又被用来指“自然科学”,甚至包括“炼金术、神秘知识”。在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它涵盖了所有的思辨科学。1771年,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个人为生活所形成的信念体系”。而现代意义上“关于最高真理的学科,研究最根本问题的科学”则出现在1794年。

Nec quicquam aliud est philosophia, si interpretari velis, praeter studium sapientiae; sapientia autem est rerum divinarum et humanarum causarumque quibus eae res continentur scientia. [西塞罗,《论职责》]
1744年,他曾试图在爱丁堡大学获得一个教授职位,但未能成功。此后,他先是成为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教师,随后又担任一位将军的秘书。凭借这些经历,他再次投身于哲学研究。[伯特兰·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谈到休谟,1945年]
[哲学问题]当然不是经验问题;但它们的解决依赖于对我们语言运作的深入理解,并且这种理解常常会被误解所干扰。哲学的任务不是创造新的知识,而是重新组织那些我们早已熟悉的概念。哲学是一场斗争,旨在揭示我们理解中的迷惑(Verhexung),而这种迷惑往往源于语言的复杂性。[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1953年]

这个词缀用于表达不完全的相似性(例如 poetaster),通常带有 diminutive(缩小)和 deprecatory(贬义)的色彩,源自拉丁语 -aster。它起初是从动词派生名词的后缀,源自希腊语 -azein。在后来的拉丁语中,这个后缀被广泛用作贬义后缀,比如 patraster,意为“假装父亲的人”。

    广告

    philosophaster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philosophaster"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philosophaster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