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tin-plate 的词源

tin-plate(n.)

"镀锡的薄铁," 1670年代,来自 tin (n.) + plate (n.)。

相关词汇

大约在13世纪中期,“金或银的平板”,也指“平圆硬币”。这个词源自古法语 plate,意为“薄金属片”(12世纪末),而古法语又源自中世纪拉丁语 plata,意为“金属片”或“金属板”,可能是通过俗拉丁语 *plattus 演变而来,形成方式类似于希腊语 platys,意为“平的、宽的”(源自原始印欧语根 *plat-,意为“展开”)。在西班牙语(plata)和葡萄牙语(prata)中,这个词演变为“银”的常用表达,取代了 argento,可能是通过缩短 *plata d'argento(意为“银板、银币”)而来。

从14世纪起,这个词也指“由金属片制成的盔甲”。在中英语中,它还指“餐具”(最初仅限于银或金制)。而“用于盛放食物的浅盘”这一意义则出现在15世纪中期,最初是金属或木制的,后来发展为瓷器或陶器制。至1540年代,它还被用来指“表面覆盖了贵金属镀层的物品”。

在摄影领域,这个词指“用于接收图像的普通矩形玻璃片”,大约在1840年出现。至于在棒球中的意义“本垒”,则出现在1857年。地质学上,“地壳的近刚性部分”这一概念始于1904年;而 plate tectonics(板块构造理论)则记录于1967年。Plate-glass 指的是一种用于镜子、商店橱窗等的优质厚玻璃,早在1729年就有记载。

锡是一种高度可塑的金属,能够达到高光泽度,同时也是青铜和白铜合金的一部分。它在古英语中被称为tin,源自原始日耳曼语*tinom(这也是中荷兰语和荷兰语tin、古高地德语zin、德语Zinn、古诺尔斯语tin的词源)。这个词的起源尚不明确,根据《牛津英语词典》(1989年)显示,它在日耳曼语之外并未被发现。化学符号Sn则来自晚期拉丁语stannum(参见stannic)。

在印欧语言中,通常会有一个词专指“锡”作为原材料,而另一个词则指锡制品,比如法语中的étain, fer-blanc。锡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铁器(如锅、平底锅等)的理想镀层。普林尼称锡为plumbum album,意为“白铅”,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视为一种被铅掺杂的银,因此在比喻上也被用来表示“卑微、琐碎、毫无价值”。

“锡制容器”的意思,特别是指“用于保存肉类、水果等的罐子”,最早出现在1795年;在美国,这种用法更倾向于使用can(名词)。Tin-can作为“锡制罐”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770年;而作为海军俚语,指代“驱逐舰”,则出现在1937年。

在1836年,Tin被用作“钱”的俚语。Tin ear意为“缺乏音乐鉴赏力”,首次出现于1909年。在军事俚语中,tin hat指“金属头盔”,特别是钢制的弹片头盔,最早记录于1903年。Tin Lizzie指“福特汽车,尤其是T型车”,最早出现在1915年。

    广告

    分享 "tin-plate"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tin-plate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