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600年,这个词源自拉丁语 (animal) insectum,意为“身体有缺口或分裂的动物”,字面意思是“切割成”,它是名词形式,来自中性过去分词 insectare,意为“切割、切开”。这个词又源自 in-(表示“进入”,来自原始印欧词根 *en,意为“在……之中”)和 secare(意为“切割”,来自原始印欧词根 *sek-,同样意为“切割”)。拉丁语中的这个词是普林尼对希腊语 entomon(“昆虫”)的借译,后者是亚里士多德用来描述这一类生物的术语,因为它们的身体看起来像是“被切割”过的。
这个词首次出现在英语中是在1601年,出现在霍兰德对普林尼的翻译中。在动物学中,它被用来指代一个动物分类,最早见于1753年。亚里士多德的术语翻译在威尔士语(trychfil,由 trychu “切割”和 mil “动物”组合而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zareznik,来自 rezati “切割”)、俄语(nasekomoe,来自 sekat “切割”)等语言中也形成了常用的“昆虫”一词。
在英语中,曾尝试过多种形容词形式(但大多因不常用而被淘汰),包括 insectile(1620年代)、insectic(1767年)、insective(1834年)、insectual(1849年)、insectine(1853年)、insecty(1859年)、insectan(1888年)。
有趣的是,在盎格鲁-撒克逊自然学家的眼中,青蛙、蟾蜍、蜥蜴或蝾螈(efte)以及其他爬行动物,通常被归类为昆虫;这种奇怪的分类方式一直保留到相当晚近的时期。[托马斯·赖特,《盎格鲁-撒克逊语和古英语词汇》,18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