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silliness 的意思

愚蠢; 荒谬; 愚笨

silliness 的词源

silliness(n.)

“愚蠢、无知、理解力差、荒谬的愚行”,大约公元1600年出现,源自 silly + -ness;是对早期 seeliness 的一种变革,来自古英语 saelignes,意为“幸福、(好的)运气、发生的事情”,由相同的元素构成。

相关词汇

中世纪英语中的 seliseely,源自古英语的 gesælig,意为“快乐的、幸运的、繁荣的”,与 sæl(“幸福”)相关。它们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的 *sæligas,这也是古诺尔斯语的 sæll(“快乐的”)、古撒克逊语的 salig、中世纪荷兰语的 salich、古高地德语的 salig、现代德语的 selig(“幸福的、受祝福的、快乐的”),以及哥特语的 sels(“善良的、和善的”)的词源。

This is one of the few instances in which an original long e ( ee) has become shortened to i. The same change occurs in breeches, and in the American pronunciation of been, with no change in spelling. [Century Dictionary]
这是少数几个原本的长 eee)缩短为 i 的例子之一。类似的变化也出现在 breeches 中,以及美国英语中 been 的发音,但拼写没有变化。[世纪词典]

这个词的意义经历了显著的发展,最初从“快乐”转变为“受祝福的”、“虔诚的”、“无辜的”(约公元1200年),再到“无害的”,然后是“可怜的”(13世纪晚期)、“软弱的”(约公元1300年),最终演变为“精神薄弱、缺乏理智、愚蠢的”(1570年代)。

It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that the words for 'innocent', apart from their legal use, develop, through 'harmless, guileless', a disparaging sense 'credulous, naive, simple, foolish.' [Buck]
除了法律用语外,‘无辜’一词普遍经历了从‘无害、天真’到贬义的‘轻信、幼稚、愚蠢’的演变。[巴克]

这个词可能进一步专门化为“像被击打一样愣住、迷惑”(1886年),如 knocked silly(被打得愣住)。作为名词,“傻瓜”一词在1858年开始出现在儿童文学中。

在新闻界俚语中,Silly season(愚蠢季节)起源于1861年(指每年八九月,当时新闻报道稀缺,报纸通过填充琐碎故事来弥补)。玩具 Silly Putty 的商标自1949年7月起就开始使用。Sillyism(愚蠢的言论)一词则出现在1706年。

这个词缀用于构成名词,表示动作、性质或状态,通常附加在形容词或过去分词后,形成抽象名词。它源自古英语的 -nes(s),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的 *in-assu-(相关词:古撒克逊语 -nissi,中古荷兰语 -nisse,现代荷兰语 -nis,古高地德语 -nissa,现代德语 -nis,哥特语 -inassus)。这个词缀由 *-in-(最初属于名词词干)和 *-assu-(抽象名词后缀)构成,可能与拉丁语的 -tudo(参见 -tude)同源。

    广告

    silliness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silliness"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illiness

    广告
    热搜词汇
    silliness 附近的词典条目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