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属于Apis属,是一种生活在群体中的刺虫,通常由一只蜂后领导,能够生产蜂蜡和蜂蜜。这个词源于古英语beo,而其更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bion(同源词还有古诺尔斯语by、古高地德语bia、中世纪荷兰语bie),最终源自原始印欧语词根*bhei-,意为“蜜蜂”。
自1530年代起,这个词就被用作比喻,形容“忙碌的工作者”。到了1769年,在美式英语中,它被用来指代“邻居们聚在一起,为某个共同目标而合作”的集体活动,这个意义可能源于蜜蜂们的协作精神。例如,Raising-bee(1814年)指的是建筑施工中的集体劳动;quilting bee(1824年,参见quilt (v.))则是指一起做被子的聚会;logging-bee指的是伐木活动中的集体合作;paring-bee则是指收获苹果后一起削皮的活动;还有hanging bee,意为“私刑”。这个用法后来被扩展到其他集体活动中,比如spelling bee(拼字比赛),指的是“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拼写竞赛”,最早记录于1809年。
短语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1825年)形容一个人心神不宁或沉迷于某个新奇的想法。根据Jamieson的说法,这个表达起源于苏格兰,可能源于更早的说法,如head full of bees(1510年代),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脑中蜜蜂般忙碌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