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的行为;被设定的状态或条件”(最初指太阳或其他天体的落下),出现在14世纪中期,源自 set(动词)或其相同的过去分词形式。古英语中有 set,意为“座位”,复数形式为“营地;马厩”,但《牛津英语词典》认为这种用法在古英语中是否存续尚存疑问。可以与 set(名词1)进行比较。
由于动词的多重含义,这些不同的意思最终汇聚到了这个词下。到1530年代,“某物被设定的方式或位置”这一含义出现,因此在1560年代发展出了“总体运动、方向、漂流、倾向、意向”(如心态、性格、政策等)。
“因压力而造成的形状永久性改变;弯曲、扭曲、变形”的含义出现在1812年;而“硬化的过程”则在1837年被记录。因此,1933年出现了“在潮湿状态下固定头发,使其保持所需发型”的说法。
“已经被设定的事物”(1510年代),因此在网球中使用了“六局比赛的单位”(1570年代),以及 set-point,指“比赛状态下,一方或选手只需一分即可赢得该局”(1928年左右)。
在戏剧中,“剧中某个场景的布景”这一含义出现在1859年,源自过去分词形容词。后来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这个词被扩展为拍摄地点或区域。
Set(名词1)和 set(名词2)在词典中并不总是被区分。《牛津英语词典》将它们作为两个词条,而《世纪词典》则将其视为一个词条。关于这一点的分歧在于,“组,集合”(此处为名词2)的含义是否是借用了与其无关的法语词,而不是仅仅吸收了该法语词的意义并融入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