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主干] 中古英语 stemme,源自古英语 stemn、stefn,意为“树木或灌木的干”,即从地面生长并支撑树枝的部分;也指“船的两端支柱之一”。这一词源于原始日耳曼语 *stamniz(同源词还有古撒克逊语 stamm、古诺尔斯语 stafn,意为“船的干”;丹麦语 stamme、瑞典语 stam,意为“树干”;古高地德语 stam、现代德语 Stamm)。人们认为,这可能源自印欧语根词 *sta- 的后缀形式,意为“站立、稳固”。
尤其指船头的支柱,因此到1550年代,这个词逐渐泛指“船的前部”。这一意义在短语 stem to stern 中得以保留,最初用于航海,意为“沿着船的全长”,可追溯到1620年代。
到1590年代,该词还被用来指“支撑植物花朵的茎”。而“酒杯的支撑部分”这一意义则出现在1835年。随后,这个词被扩展用于其他类似植物茎的物体;在铸字术中,指“字母的粗笔画”(1670年代);而 stems 作为“腿”的俚语则出现在1860年。
“家族的根基、血统”这一意义可追溯到1530年代;在中古高地德语 stam、荷兰语 stam 中同样存在这一用法。古高地德语 stam 主要用于字面意义,但在复合词 liut-stam 中意为“种族”。与此相关的还有古英语 leodstefn,意为“种族”。
在现代语言学中,“词干,即在屈折变化中保持不变的词部分”这一意义始于1830年。在生物学领域,stem cell(干细胞)这一术语可追溯到18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