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bushwhacker 的意思

丛林猎人;在丛林中生存的人;砍伐灌木的人

bushwhacker 的词源

bushwhacker(n.)

也作 bush-whacker,1809年起在美式英语中使用,指“林地人,习惯于在丛林中生活的人”,字面意思是“打草丛的人”(为了穿越丛林),可能受到荷兰语 bosch-wachter(意为“森林守护者”)的影响;参见 bush (n.) 和 whack (v.)。

在美国内战期间,北方军队用来指那些在林中活动并以游击战方式作战的南方不正规军(1862年)。相关词汇:bushwhack (v.),1837年;bushwhacking,1826年。

相关词汇

“多茎木本植物”,源自古英语 bysc(出现在地名中),来自西日耳曼语 *busk,意为“灌木丛、丛林”(同源词还有古撒克逊语和古高地德语的 busc,荷兰语的 boschbos,德语的 Busch)。受古法语(busche,意为“柴火”)和中世纪拉丁语(busca,同源词还有意大利语的 bosco,西班牙语的 bosque,法语的 bois)的影响或结合,这两者可能也源自日耳曼语(参见 Boise)。

在英美殖民地,这个词从1650年代起被用来指未开垦的地区。在南非,它被用来表示“乡村”,与城市相对(1780年);可能源自荷兰语 bosch,具有相同的意思。作为“挂在酒馆招牌上的树枝”,这个用法出现在1530年代;因此有了“好酒不需要招牌”这个谚语。表示“阴毛”(特别是女性的阴毛)的意思始于1745年。

短语 beat the bushes(15世纪中期)最初是指通过拍打灌木丛来惊动鸟类,让它们飞入他人手中的网中,这与 beating around the bush(参见 beat (v.))最初是同义的。

“猛击,重击”这个意思在1719年出现,属于口语表达,可能源自模仿音。作为名词,“用棍子猛烈击打”这个意思则是在1737年出现。out of whack(1885年)中的“whack”可能是俚语,意为“份额,合理的部分”(1785年),这可能源于“分开的打击”或者拍卖师锤子的敲击声。

have(或 takea whack at某事”意为“尝试”,最早出现在1820年(使用have),1845年(使用take)。Wackwhack意为“疯子”,出现于1938年,可能是从wacky演变而来,而wacky又可能源于“击打头部”的意思。相关词汇还有WhackedwhackingWhacked表示“疲惫不堪”最早出现在1919年;whacked out意为“疯狂”,尤其是因药物或酒精引起的,出现于1969年。

在1986年,Wackwhack作为俚语,意为“不吸引人;疯狂”,进而引申为“毫无价值,愚蠢”。这可能是通过一句反毒品口号crack is wack而流行开来的。

    广告

    bushwhacker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bushwhacker"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bushwhacker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