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公元1200年,diven这个词出现,意思是“头先下水,跳水”。它源自古英语中两个动词的融合:dufan,意为“潜水、下沉”,这是一个不及物动词(第二类强变化动词),过去式为deaf,过去分词为dofen;另一个是dyfan,意为“浸入、沉没”,这是一个及物动词(弱变化动词)。这两个动词都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动词*dubijan,而它们的词源则来自原始印欧语词根*dheub-,意为“深的、空心的”(参见deep (adj.))。
在这两个动词的融合过程中,弱变化形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强变化形式在1300年左右已经基本消失。尽管在19世纪,过去式仍然使用dived,但到了19世纪,这个词的另一种形式dove开始出现,可能是受到drive/drove的影响。1850年代末,加拿大和美国的编辑们开始注意到这一变化。巴特利特(1859年)将其视为一种美式用法,称其“在海员中非常普遍,但并不限于他们”。而在1857年,加拿大学会的一篇论文则指出,这一用法已经出现在加拿大英语中。所有这些观察都提到了朗费罗在《海华萨》(1855年)中的使用。
从13世纪起,这个词就被用来表示“以任何方式跳入水中”。到1872年,它开始专门指代潜水艇;1908年,这个词又被用来形容飞机(因此出现了dive-bombing和dive-bomber,这两个词均出现在1931年)。在1580年代,这个词还被赋予了比喻意义,表示“全身心投入某事,沉浸其中”。在中世纪英语中,它也可以用作及物动词,意为“使某物沉没,浸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