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 的意思
face 的词源
face(n.)
大约公元1300年,face这个词开始用来指代“人的面孔、脸部表情或外观”,甚至可以表示“肖像、形象”。它源自古法语的face,意为“面孔、面容、外貌”,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更早的词源则是俗拉丁语的*facia,这也是意大利语faccia的来源,而拉丁语的facies则意为“外观、形态、轮廓”,在某些情况下也指“面容、面貌”。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施加于某物的形态”,与facere(意为“制造、形成”)有关,源自原始印欧语根*dhe-,意为“放置、设定”。
在英语中,这个词逐渐取代了古英语的andwlita(“面孔、面容”,由wlitan“看、瞧”演变而来)和ansyn、ansien(更常用的表达,源自seon“看”)。在印欧语系中,表示“面孔”的词通常基于“外观、视线”的概念,大多数都是从“看、瞧”的动词衍生而来(例如古英语的表达、希腊语的prosopon,字面意思是“朝向的视线”,立陶宛语的veidas,源自*weid-“看”的词根,等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这里所示,表示“面孔”的词也可以指“形状、轮廓”。在法语中,17世纪时人们不再使用face来指代“头部前面”,而是用visage(更早的形式是vis),这个词源自拉丁语的visus,意为“视力、视觉”。
从14世纪后期开始,face还被用来表示“外在的表现(与某种其他现实形成对比)”。同一时期,它也指“任何物体的前部或正面”,甚至可以表示“地球或海洋的表面、城市的范围”。在印刷术语中,表示“构成字母的部分”这一含义出现在1680年代。
她一回到家,就冲我大喊‘你这个胆小鬼!’ [乔叟,《僧侣的故事》]
短语Face to face(面对面)出现在14世纪中期。Face time(面对面交流)则可以追溯到1990年。短语lose face(失去面子,失去威信)出现在1835年,源自中文的tu lien,因此也衍生出了save face(保全面子,挽回颜面),这个表达出现于1898年(参见save)。短语show (one's) face(露面,现身)出现在14世纪中期(如shewen the face)。而make a face(做鬼脸,因厌恶或嘲讽而改变面部表情)则可追溯到1560年代。短语Two faces under one hood(一个人有两副面孔,形容双面人)出现在15世纪中期。
一个人的两副面孔是绝对不可信的。 [《觉醒吧,贵族们》,1460年]
face(v.)
“以自信的态度面对;表现得勇敢”,这个意思出现在15世纪中期,来源于 face(名词)。大约在1400年,它还被用来表示“毁容,损坏外表”。“用某物覆盖在前面”的意思出现在1560年代;“将面朝向”的用法则始于1630年代;而“与……处于对立面”的含义则出现在1766年。作为不及物动词“转向”特别是在军事战术中使用的意思也始于1630年代。相关词汇有: Faced; facing。
短语face the music意为“接受后果”,首次出现于1850年的美国国会辩论中;具体的形象尚不确定,一种理论将其与舞台表演者联系在一起,另一种则认为是与骑兵训练马匹在军乐队演奏时保持冷静有关。
相关词汇
face 的使用趋势
分享 "face"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