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satire 的意思

讽刺作品;讽刺文学;讽刺手法

satire 的词源

satire(n.)

大约在公元1500年,satire这个词开始指代“旨在通过嘲讽或蔑视的方式,讽刺当时社会的恶习或愚蠢的文学作品(最初多为诗歌)”。这个词源自法语satire(14世纪),直接借自拉丁语satira,意为“讽刺诗;诗歌杂烩”。而它更早的形式satura,出现在短语lanx satura中,字面意思是“混合菜肴”或“盛满各种水果的盘子”,可以理解为“丰盛的菜肴”。这个词的构成来自拉丁语satur,意为“饱满”,而其词源则追溯至原始印欧语根*sa-,意为“满足”。

在拉丁语中,这个词最初用于描述罗马晚期诗人恩纽斯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即一系列风格各异、主题多样的诗作。虽然现存的恩纽斯诗作很少,且并不明显具有讽刺性,但在古典拉丁语中,这个词常用于指代那些逐一揭露社会恶习的诗篇。

后来,这个词在拉丁语中的形式受到了希腊语satyr的影响,许多人误以为这种文学形式与希腊的satyr戏剧有关(参见satyr)。同时,也可以参考humor(幽默,名词)。

在现代英语中,satire普遍指代“充满讽刺、嘲笑和讥讽的演讲或写作,旨在揭露或讽刺某些事物”。而更广泛的含义——“使某人或某物显得可笑的事实或情况”则出现在17世纪90年代。

Satire(讽刺文学),n(名词)。一种已不再流行的文学形式,作者通过不够温和的方式,揭露敌人的恶习和愚蠢。在这个国家,讽刺文学从未真正兴盛,因为其灵魂在于机智,而我们在这方面显得十分匮乏。我们所误认为的幽默,实际上如同所有幽默一样,充满了宽容和同情。此外,尽管美国人被“造物主”赋予了丰富的恶习和愚蠢,但普遍认为这些品质并不可耻。因此,讽刺作家常常被视为心怀不满的小人,而他每一个揭露的对象,都会引来公众的共鸣,仿佛在为他寻找同盟者。[安布罗斯·比尔斯,《魔鬼辞典》,1911年]
正宗的satire(讽刺文学),因其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反思,与针对特定人物的lampoon(讽刺诗)有所区别,但这两者常常被混淆。[约翰逊]
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存在客观真理,讽刺就会随之而生。[温德姆·刘易斯,《粗略的任务》,1950年]

satire(v.)

“satirize”这个词出现在1905年,来源于satire(名词)。早期的形式是satirize。相关词汇包括Satired(已讽刺)、satiring(正在讽刺)。

相关词汇

大约在14世纪中期,“动物或植物的液体或汁液”这个意思开始出现,源自古北法语的 humour,意为“液体、潮湿;(医学上的)体液”(古法语为 humorumor,现代法语为 humeur)。这个词又源自拉丁语的 umor,意为“体液”(也有 humor,是因为与 humus,意为“土壤”,的误关联)。它与 umere(意为“潮湿、湿润”)以及 uvescere(意为“变湿”)相关联(参见 humid)。

在古代医学中,这个词指的是“人体的四种体液”,即血液、痰液、胆汁(黄胆和黑胆,黑胆也称为忧郁液)。

The human body had four humors—blood, phlegm, yellow bile, and black bile—which, in turn, were associated with particular organs. Blood came from the heart, phlegm from the brain, yellow bile from the liver, and black bile from the spleen. Galen and Avicenna attributed certain elemental qualities to each humor. Blood was hot and moist, like air; phlegm was cold and moist, like water; yellow bile was hot and dry, like fire; and black bile was cold and dry, like earth. In effect, the human body was a microcosm of the larger world. [Robert S. Gottfried, "The Black Death," 1983]
人体被认为有四种体液——血液、痰液、黄胆和黑胆——它们分别与特定的器官相对应。血液来自心脏,痰液来自大脑,黄胆来自肝脏,黑胆则来自脾脏。盖伦和阿维森纳为每种体液赋予了特定的元素特性。血液被认为是热而湿的,像空气;痰液是冷而湿的,像水;黄胆是热而干燥的,像火;黑胆则是冷而干燥的,像大地。因此,人体被视为更大世界的缩影。[罗伯特·S·戈特弗里德,《黑死病》,1983年]

这些体液的相对比例被认为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这也使得 humor 这个词在意义上扩展到了“情绪、临时的心理状态”(这一用法从1520年代开始记录)。而“幽默、搞笑的特质”这一意义则首次出现在1680年代,可能是通过“心情、奇思妙想”的概念演变而来(1560年代),并进一步衍生出“迎合某人的幻想或性情”的动词用法。现代法语中,这两个词作为双语共存:humeur(意为“性情、情绪、奇思妙想”)和 humour(意为“幽默”)。关于它们的发音,初始的 h 只有在最近才被普遍使用,有时甚至会被省略……[《牛津英语词典》]。

为了帮助区分那些常被归类为“幽默”的各种表现形式,亨利·W·福勒在其著作《现代英语用法》(1926年)中提供了以下指南,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HUMOR: motive/aim: discovery; province: human nature; method/means: observation; audience: the sympathetic
WIT: motive/aim: throwing light; province: words & ideas; method/means: surprise; audience: the intelligent
SATIRE: motive/aim: amendment; province: morals & manners; method/means: accentuation; audience: the self-satisfied
SARCASM: motive/aim: inflicting pain; province: faults & foibles; method/means: inversion; audience: victim & bystander
INVECTIVE: motive/aim: discredit; province: misconduct; method/means: direct statement; audience: the public
IRONY: motive/aim: exclusiveness; province: statement of facts; method/means: mystification; audience: an inner circle
CYNICISM: motive/aim: self-justification; province: morals; method/means: exposure of nakedness; audience: the respectable
SARDONIC: motive/aim: self-relief; province: adversity; method/means: pessimism; audience: the self
幽默:动机/目的:发现;领域:人性;方法/手段:观察;受众:同情者
机智:动机/目的:启发;领域:词语与思想;方法/手段:惊喜;受众:聪明人
讽刺:动机/目的:改正;领域:道德与风俗;方法/手段:强调;受众:自满者
讽刺:动机/目的:伤害;领域:缺点与弱点;方法/手段:反转;受众:受害者与旁观者
诋毁:动机/目的:抹黑;领域:不当行为;方法/手段:直接陈述;受众:公众
讽刺:动机/目的:排他性;领域:事实陈述;方法/手段:迷惑;受众:内圈人士
愤世嫉俗:动机/目的:自我辩解;领域:道德;方法/手段:揭露;受众:体面人
冷嘲热讽:动机/目的:自我解脱;领域:逆境;方法/手段:悲观;受众:自我

大约在1600年,satiriser这个词源自法语,最初是指“创作讽刺作品”,这种不及物用法现在已经不常见了。它源自法语名词(参见 satire (n.))。到了1630年代,这个词的及物用法逐渐发展为“用讽刺手法攻击某人或某物,或通过讽刺性幽默使其受到批评或嘲笑”。相关词汇包括:Satirized(已被讽刺),satirizing(正在讽刺)。

广告

satire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satire"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atire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