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tonite 的意思

今晚; 高爆炸药

tonite 的词源

tonite(adv.)

这是对 tonight 的口语缩写,早在1918年就有记录。

Present-day student notices on bulletin boards, etc., read oftener than not, "Party Friday Nite," "Meeting Tonite," "Kum Tonite," etc. [Louise Pound, "Spelling-Manipulation and Present-Day Advertising," Dialect Notes, 1923]
现在的学生通知在公告栏等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达:“Party Friday Nite”、“Meeting Tonite”、“Kum Tonite”等。[Louise Pound, "Spelling-Manipulation and Present-Day Advertising," Dialect Notes, 1923]

tonite(n.)

用于爆破的高爆炸药,1881年开始使用,源自拉丁语 tonare,意为“轰鸣”或“雷鸣”(参见 thunder (n.)),加上后缀 -ite (2)。

相关词汇

中古英语的 thonder 意思是“伴随闪电的突然或隆隆声响”,源自古英语的 þunor,意指“雷声、雷击;雷神托尔”。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的 *thunraz,与古诺尔斯语的 þorr、古弗里斯语的 thuner、中古荷兰语的 donre、现代荷兰语的 donder、古高地德语的 donar 和现代德语的 Donner 同源,均表示“雷声”。它的更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印欧语系的 *(s)tene-,意为“发出回响、雷鸣”,这在梵语的 tanayitnuh(“雷鸣”)、波斯语的 tundar(“雷声”)、拉丁语的 tonare(“打雷”)中都有体现。瑞典语的 tordön 字面意思是“托尔的轰鸣”。自18世纪起,人们普遍认为雷声是由于闪电引发的空气突然扰动所致。

在荷兰语和冰岛语中,这个词也出现了非词源性的 -d-(参见 D)。到了1590年代,它被用来指任何响亮的、回响的声音,或可怕的、令人震惊的威胁和指责。1709年起,它开始出现在轻微的誓言中(如 by thunder),1826年则作为强调词出现(如 like thunder)。短语 steal (one's) thunder 意为“窃取对手的创意或言辞以自利”,最早记录于1838年,源自一个戏剧界的轶事(1821年有证据),讲述了丹尼斯看到自己的舞台雷声效果被他人剧作使用时的愤怒。Thunder-stick 是一个想象中的词,原始人用来指代“枪”,最早记录于1904年。

古英语中的 toniht 意思是“在即将到来的夜晚;在现在的夜晚”。这个词由 to(意为“在……上;于……时”,参见 to)和 niht(参见 night)组合而成。作为名词时,它表示“在今天结束后的夜晚”,大约在14世纪开始使用。这个词最初是写作两个单词,直到18世纪才逐渐合并为一个词。在18世纪到20世纪初,它的书写形式是 to-night

化学盐后缀,源自法语 -ite,是 -ate(参见 -ate (3))的变体。

    广告

    tonite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tonite"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tonite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