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膏者”,这个称谓与希腊语希伯来语的 mashiah (参见 messiah) 同义,专门用来指耶稣·拿撒勒;古英语中为 crist(大约公元830年,可能公元675年已出现),源自拉丁语 Christus,再追溯到希腊语 khristos,意为“受膏者”。这个词最初是动词性形容词 khriein(意为“涂抹,膏抹”)的名词形式,来自原始印欧语词根 *ghrei-(意为“摩擦”)。
在早期教会,这个称谓通常带有定冠词,作为一个头衔使用。但从早期起,人们也开始省略定冠词,将其视为耶稣的专有名。虽然在古英语中被视为专有名词,但直到17世纪才开始普遍大写。长音 -i- 的发音是7世纪至8世纪爱尔兰传教士在英格兰传播的结果。自约公元1500年起,ch- 的发音形式在英语中逐渐普及,但在此之前相对少见。14世纪开始出现大写形式,但直到17世纪才固定下来。拉丁语的使用逐渐取代了古英语中的 Hæland(意为“医治者,救世主”),成为耶稣的主要描述性称谓。
作为誓言或强烈感叹(如惊讶、沮丧等),该用法在1748年被记录下来。17世纪的神秘主义团体 Familists 将其逐渐演变为动词,形成了 Christed(意为“与基督合一”)。Christ-child(意为“耶稣婴儿”)这一表达(1842年)翻译自德语 Christ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