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brazen 的意思

厚颜无耻的; 无所顾忌的; 大胆的

brazen 的词源

brazen(adj.)

古英语中的 bræsen 意思是“铜制的”,源自 bræs,即“铜”(参见 brass (n.)),加上后缀 -en (2)。其比喻意义“厚颜无耻”出现在1570年代(如 brazen-faced),可能暗示一种连羞愧都无法表现的面孔。短语 brazen it,意为“厚颜无耻地面对”,起源于1550年代。相关词汇:Brazenly

相关词汇

“黄色可锻合金金属,比铜更硬。”古英语中的 bræs 意指“黄铜、青铜”,最初指任何铜合金,在英格兰通常是锡与铜的合金(现在称为 bronze)。后来,这个词特指大约两份铜与一份锌的合金。这个词的起源颇具神秘色彩,除了英语外,没有已知的同源词。有学者猜测它可能与法语的 brasser(意为“酿造”)有关,因为它是一种合金。也有人将其与古瑞典语的 brasa(意为“火”)联系起来,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它与拉丁语的 ferrum(意为“铁”)有关,而拉丁语本身的起源也相当模糊。

在其他语言中,“黄铜”的表达(如德语的 Messing,古英语的 mæsling,法语的 laiton,意大利语的 ottone)也往往难以解释。由于在早期古代,黄铜并不常见(斯特拉波在公元1世纪已知此物,但荷马并未提及),因此在圣经翻译等文献中使用英语词汇时,很可能指的是“青铜”。罗马人是第一个有意制造黄铜的民族。

When works of Greek and Roman antiquity in 'brass' began to be critically examined, and their material discriminated, the Italian word for 'brass' ( bronzo, bronze) came into use to distinguish this 'ancient brass' from the current alloy. [OED]
当人们开始对希腊和罗马古代作品中的“黄铜”进行批判性研究,并区分其材料时,意大利语中的“黄铜”(bronzobronze)一词应运而生,用以区分这种“古代黄铜”和现代合金。[OED]

自14世纪晚期起,黄铜在修辞或比喻中常被用来代表硬度、耐久性或顽固性。1620年代,该词开始引申为“厚颜无耻、放肆、自信过度”。1899年,黄铜作为“高级官员”的俚语首次出现,源于他们的徽章。1832年,该词又被用来指代乐队中的铜乐器。

“由黄铜制成”,大约公元1400年,源自brass(名词)。与brazen(形容词)相比。俚语brass balls意指“坚韧,勇气”(强调性地将两个比喻合并为一个表达),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Brass-band则起源于1827年。

比喻意义上的brass tacks,指“事情的要点”,人们常说要“get down to”(1897年,约1910年起流行)。这个说法可能源于干货店的柜台上钉着的黄铜钉,用来测量布料,暗示着精确性。不过,这个比喻从一开始就不太清晰,19世纪晚期的记录显示,黄铜钉或钉子常用于家具 upholstery(装饰)。一则1911年的广告开头写道:“‘Getting down to brass tacks’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俚语,充满暗示,但起源模糊。”

比喻意义上的brass monkey,指在寒冷天气中遭受“解剖损失”的猴子,最早见于1843年:

老奈特斯冷静得像黄瓜,无论天气如何,他都能保持如此,正如他所说的,那天气冷得能把黄铜猴子的鼻子冻掉。[摘自《加拿大叛乱的一个事件》,发表于《伍斯特杂志》,1843年6月]

梅尔维尔(《奥穆》,1847年)则对这个形象进行了变形,写道“热得能把黄铜猴子的鼻子融化。”

广告

brazen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brazen"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brazen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