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公元1200年,noise一词最初指的是“乐器的声音”;到13世纪中期,它的含义扩展为“响亮的言语、叫喊、喧闹”;到了1300年左右,这个词又被用来泛指“任何来源发出的声音”,尤其是那些响亮且令人不悦的声音。这个词源自古法语的noise,意为“喧闹、骚扰、争吵”(在11世纪使用,现代法语中仅在短语chercher noise中保留,意为“挑起争端”),同时也有“谣言、报道、消息”的意思。它的确切来源尚不明确,但可以看作是对本土词gedyn(参见din)的替代。
关于这个词的起源,有人认为它源自拉丁语的nausea,意为“厌恶、烦恼、不适”,字面意思是“晕船”(参见nausea)。也有人认为它来自拉丁语的noxia,意为“伤害、损害”。《牛津英语词典》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太符合词义的发展,但nausea在通俗拉丁语中可能演变出了“令人不快的情况、噪音、争吵”的含义(可与古普罗旺斯语的nauza,意为“噪音、争吵”对比)。此外,这个词似乎还与annoy、noisome等相似词产生了混淆。
从1300年起,noise在英语中被用来表示“骚扰、传闻、谣言、丑闻”。在中古英语中,这个词有时也指“悦耳的声音”。在16世纪到17世纪,它还专门用来指“乐队或音乐家”。而Noises off,作为戏剧中的舞台指示,意为“舞台外的音效,通常是响亮而混乱的声音,但观众能听到,作为剧的一部分”,这个用法出现于19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