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古英语中的 scoru 意思是“二十”,源自古诺尔斯语的 skor,意为“标记、刻痕、切口;岩石中的裂缝”,在冰岛语中也表示“二十”。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的 *skur-,而其更早的印欧语根 *sker-(1)则有“切割”的意思。
这个概念可能源于通过在棍子上刻一个刻痕来计数大量(如经过的羊群等)——每二十个记一个刻痕。因此,日耳曼语中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可能是“像划痕一样的直线,或用锋利工具划出的线”。这种计数方式被称为 vigesimalism(二十进制计数法),在许多地方都很普遍,法国也有类似的表达,并在语言中留下了痕迹。在古法语中,“二十”(vint)或其倍数可以作为基数,例如 vint et doze(“32”)、dous vinz et diz(“50”)。这种二十进制计数法在威尔士语、爱尔兰语、盖尔语和布列塔尼语中(以及非印欧语的巴斯克语中)仍然存在,人们推测英语和法语可能是从凯尔特人那里学来的。可以与 tally(记数)进行比较。
到13世纪初,这个词开始被用来表示“财务记录”,可能是指通过刻痕来记录的账目。14世纪初,它又被用来表示“总额、计算结果”。到1400年左右,它特指“通过刻痕记录的账目”,尤其是在1590年代,指的是“在酒吧门上(如用粉笔)为顾客的饮品数量所做的标记”。
到了1600年,这个词的意义扩展为“应付的金额或债务”,而到1670年代,又被用来表示“为记录比赛或游戏中的得分而做的标记”,最终演变为“比赛中选手得分的总和”(1742年,在打桩游戏中)。
运动中的 score-card(记分卡)首次出现于1877年(在板球比赛中)。报纸体育版中的 score line(记分线)则出现在1965年。Score-keeping(记分)这一说法则出现在1905年。这个词从酒馆记录账目的含义演变而来,后来又引申为“客栈账单上的金额”(约1600年),并衍生出比喻意义 settle scores(清算旧账,1775年;类似于 cut scores,1610年代)。
“印刷的乐谱”这一意义首次出现于1701年,据信源于将相关乐谱通过刻痕连接起来的做法(即“划线”)。尤其指“为电影创作的音乐”(1927年)。在黑社会俚语中,它指“通过犯罪获得的钱”(1914年)。而“获取毒品的行为”这一意义则出现在1951年。
表示“由锋利工具划出的切口、刻痕、划痕或线条”的意义,约1400年开始出现,且不再局限于计数。到1600年左右,又特指“划出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