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英语的 wol 源自古英语的 wull,意指“羊毛,构成羊和小羊外套的细软毛发”。它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的 *wulno(同源词还有古诺尔斯语的 ull、古弗里斯语的 wolle、中世纪荷兰语的 wolle、现代荷兰语的 wol、古高地德语的 wolla、现代德语的 wolle、哥特语的 wulla)。进一步追溯,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 *wele-(1),意为“羊毛”。这一词根还衍生出梵语的 urna、阿维斯塔语的 varena、希腊语的 lenos(均意为“羊毛”)、拉丁语的 lana(“羊毛”)、vellus(“羊 fleece”)、古教会斯拉夫语的 vluna、俄语的 vulna、立陶宛语的 vilna(均为“羊毛”),以及中古爱尔兰语的 olann 和威尔士语的 gwlan(均为“羊毛”)。
历史上,羊毛是寒冷和温带地区人们最重要的衣物材料。后来,这个词也被用来指某些其他动物的毛发。到了1690年代,它还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头上的短、脆、卷曲或 kinky 的毛发。
美国英语中,pull the wool over (someone's) eyes 这个比喻表达“欺骗,愚弄,让人看不清真相”最早记录于1838年。
字面上,dyed in the wool(1725年出现,区别于 dyed in the piece)指的是在纺纱之前,即在原材料的生状态下染色,这样染色效果更持久。因此,它引申出的比喻意义“从一开始;最彻底”也在1809年被记录,尤其在1830年后被广泛用于美国政治语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