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这个词,源自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名称,来自俄语sputnik,意为“卫星”,字面意思是“旅行伴侣”(在这个用法中,短语指的是sputnik zemlyi,即“地球的旅行伴侣”)。这个词源自古教会斯拉夫语supotiniku,由so-或s-(表示“与……一起”)和put'(意为“道路,路径”)构成,后者来自古教会斯拉夫语poti,而更早则源于原始印欧语*pent-(意为“踏上,前行”)(参见find (v.)),加上表示动作的后缀-nik。
苏联发射卫星对西方的影响,可以从当时大量新词的出现看出,这些新词都采用了-nik这个后缀(这个后缀在意第绪语中至少在十年前就已存在)。例如,搭载在斯普特尼克2号上的流浪狗莱卡,在《底特律自由新闻》中被称为muttnik。而美国在1957年未能入轨的竞争对手卫星(因为先锋号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则在《代托纳海滩晨报》被嘲笑为kaputnik(意为“完蛋了的卫星”),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被称为dudnik(意为“无用的卫星”),在《扬斯敦先锋报》和《纽约时报》中被称为flopnik(意为“失败的卫星”),在《国家评论》中被戏称为pffftnik(意为“噗噗声卫星”),在《温哥华太阳报》中则叫做stayputnik(意为“停留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