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passive 的意思

被动的; 容易受影响的; 接受的

passive 的词源

passive(adj.)

14世纪晚期,passif这个词用来形容物质,意为“能够被作用于”;用来形容人时,意为“接受的,感受的”;在语法上,它表示“被某种动作影响的”,与active相对。这一词源于古法语passif,意为“受苦的,承受艰难的”(14世纪),直接来源于拉丁语passivus,意为“能够感受或承受痛苦”,其构成来自pass-,即动词pati(“受苦”)的过去分词词干(参见passion)。

“不主动或不行动”的意思从15世纪晚期开始出现;而“无抵抗,不反对,忍受痛苦而不反抗”的含义则出现在1620年代。相关词汇:Passively。作为名词,这个词在14世纪晚期被用来表示“物质被作用的能力”,在语法中则指“被动动词”。

Passive resistance(非暴力抵抗)最早出现在1819年斯科特的《艾凡赫》中,并在19世纪广泛使用;大约1906年,甘地在南非重新创造了这个词。Passive-aggressive(被动攻击型)则是在1971年被用来描述一种间接抵抗但避免直接对抗的行为或性格特征。

相关词汇

大约在公元1200年,passion一词开始用来指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基督的死亡”。这个词源自古法语passion,意为“基督的痛苦,身体上的折磨”(10世纪),而古法语又源自晚期拉丁语passionem(主格为passio),意为“痛苦,忍受”,其词根来自拉丁语pati,意为“忍受,经历,承受”。这个词的具体起源尚不明确,但其核心概念是“必须忍受的东西”。

到了13世纪初,这个词的意义被扩展到包括殉道者的痛苦,以及一般的痛苦和折磨。它逐渐取代了古英语中的þolung(用于翻译拉丁语passio),该词字面意思是“痛苦”,来源于þolian(动词),意为“忍受”。在中古英语中,这个词有时还指“被外部事物影响或作用的状态”,这种用法出现于14世纪晚期(可与passive对比)。

在中古英语中,passion还可以指“疾病,痛苦,折磨”;同时也用于描述“情感,欲望,倾向,感觉”,甚至将“罪恶的欲望”视为一种痛苦(13世纪中期)。到了14世纪晚期,这个词特指“强烈或激烈的情感或欲望”,这一用法源自晚期拉丁语中passio被用来翻译希腊语pathos(意为“痛苦”或“情感,情绪”)。而将其特指“爱情”的用法则出现在16世纪80年代,但此词也可泛指任何持久而强烈的情感(如热情,悲伤,愤怒,或希望与喜悦)。在17世纪30年代,它被用来表示“强烈的喜爱,热情或偏爱”,而“极大的钦佩或渴望”这一意义则出现于1732年。

affection相比,passion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主宰人的心智,使人看似成为其工具或附属品。而affection虽然能感动或影响人,却仍然保留了自我控制。两者的次要含义也反映了这一差异。[《世纪词典》]

在1843年,passion-play(即“受难剧”)这一词汇在德语环境中被创造,用来描述基督受难的场景。而passion-flower(即“西番莲”)这一名称则出现在17世纪30年代。

“西番莲”这个名字——flos passionis——源于人们认为其花冠与基督的荆棘冠冕相似,而花的其他部分则像钉子或伤口。至于五片萼片和五片花瓣,则被认为象征着十位使徒——彼得……和犹大……被排除在外。[《大英百科全书》,1885年]

1660年代,意为“没有感觉到痛苦,麻木不仁”,源自 in-(表示“不”或“相反”)的同化形式(参见 in- (1))+ passive。1690年代起,开始用来表示“没有情感,毫无波动”。相关词汇包括:Impassively(冷漠地),impassiveness(冷漠,无情,1640年代)。

广告

passive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passive"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passive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