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公元1400年,tannen这个词部分来源于晚期古英语的tannian,意为“将皮革转化为成品皮革”(通过将其浸泡在含有鞣酸的液体中),又源自中世纪拉丁语的tannare,意为“鞣制,染成棕色”(大约公元900年),而tannum则指“磨碎的橡树皮”,用于皮革鞣制。人们普遍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凯尔特语,例如布列塔尼语的tann,意为“橡树”。*
这个词的延伸意义是“通过其他方式将皮革转化为成品皮革”。“通过阳光使(皮肤、脸等)变黑”(就像鞣制皮革一样)的用法最早出现在1520年代;而不及物动词“因阳光照射而变黑”也同样出现在1520年代;可以与sun-tan进行比较。
在比喻意义上,tan (someone's) hide(意为“打、抽、痛打”)出现在1660年代。相关词汇包括Tanned和tanning。
* 德语中的Tanne(意为“冷杉”),如Tannenbaum,可能是来自同一凯尔特语源的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