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semi- 的词源

semi-

这个词源自拉丁语,作为构词元素,意思是“半”,也可以宽泛地表示“部分、部分地;不完全的;几乎;两次”。它源自拉丁语的 semi-,在元音前常简化为 sem-,有时在 m- 前进一步简化为 se-。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欧语的 *semi-,同样意为“半”,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相似的表达,比如梵语的 sami(“半”)、希腊语的 hēmi-(“半”)、古英语的 sam- 和哥特语的 sami-

古英语中的对应词 sam- 常用于一些复合词中,例如 samhal(“身体虚弱,健康不佳”),字面意思是“半个完整”;samsoden(“半熟的”或“半煮的”),引申义为“愚蠢的”(类似于现代英语的 half-baked);samcucu(“半死不活”),字面意思是“半活着”(参见 quick (adj.));以及现在仍在使用的 sandblind(“视力模糊”)。

拉丁语中的这个元素在晚期拉丁语中被广泛用于各种构词,如 semi-gravis(“半醉”)、semi-hora(“半小时”)、semi-mortuus(“半死不活”)、semi-nudus(“半裸”)和 semi-vir(“半人半兽,雌雄同体”)。

自15世纪起,这个源自拉丁语的构词元素在英语中开始活跃地构成本土词汇。其中,Semi-bousi(“半醉”或“半酒醉”)是最早的例子之一,大约出现在1400年,目前已不再使用。作为名词,semi 则多用作缩写,代表 semi-detached house(“半独立式住宅”,约1912年)、semi-trailer(“半挂车”,约1942年)和 semi-final(“半决赛”,约1942年)。

相关词汇

1620年代开始用作“未熟”,而将其引申为“愚蠢、幼稚”的俚语则出现在1855年;具体可以参考 half + bake (v.)。

中古英语的 quik 源自古英语的 cwic,意为“活着的、充满生命的、具备生命特征的”,这种用法现在已较为罕见。它还可以形容人的心理特质,表示“反应迅速、机敏”,这一意义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 *kwikwaz,与古撒克逊语和古弗里斯语的 quik、古诺尔斯语的 kvikr(均意为“活着的、充满活力的”)、荷兰语的 kwik(意为“生机勃勃、聪明伶俐”)、古高地德语的 quec(意为“活泼的”)以及现代德语的 keck(意为“大胆的”)同源。它们都源自原始印欧语词根 *gwei-,意为“生活”。大约公元1300年,这个词逐渐引申出“活跃、迅速、敏捷”的含义,强调“充满生命力”的特质。

在现代英语中,swift 或现在更常用的 fast 可以形容任何持续时间的快速运动,而 quick(遵循其原始含义“活跃、充满生命”)则带有“突然”或“很快结束”的意味。我们会说一匹马或跑步者是 fast(快),而 quick(敏捷的)起跑者则不一定是 quick(快的)马。德语中的 schnellrasch 也可能有类似的区别,或者只是地方用法的偏好差异。[Carl Darling Buck, "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 1949]

用来形容人的时候,quick 表示“思维敏捷、能迅速感知或回应外界刺激”,这一用法始于15世纪末。形容动作或过程时,意为“在短时间内完成”,大约出现在1540年代。在中古英语中,这个词还用于描述柔软的土壤、沙砾坑等易变的地面(约14世纪,类似于 quicksand)。此外,它还曾用于形容怀孕的女性,特指“怀有身孕、能感受到胎动的状态”。早期也用于描述鲜艳的花朵或颜色,大约在公元1200年。

作为副词时,quickly(迅速地、以快速的方式)大约在公元1300年出现。be quick about(迅速做某事)则起源于1937年。Quick buck(快速赚钱)是1946年美国英语中的新词。Quick-change artist(变脸艺术家,1886年)最初指的是在同一场演出中能迅速换角色的演员。Quick-witted(机智敏捷的)则出现在1520年代。

广告

分享 "semi-"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emi-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