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tter 的意思
stutter 的词源
stutter(v.)
“说话时明显结结巴巴,词语或音节频繁中断和重复”,这个词在1560年代出现,是早期 stutt 的一种频用形式,意为“结结巴巴地说”,源自中世纪英语 stutten,意为“结结巴巴地说话” (14世纪末)。
中世纪英语中的 stutt 早期也有“停止,停下,暂停”的意思(约公元1200年),而其“说话”意义可能是这一意思的延伸。不过,在欧洲大陆的日耳曼语中,类似的词汇通常也有这两种意义。因此,中世纪英语中的“结巴”用法可能直接源自中荷兰语 stutselen 或中低德语 stöteren,意为“结结巴巴地说”。
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 *staut-,意为“推,刺,撞”(同源词包括古撒克逊语 stotan、古高地德语 stozan、哥特语 stautan,均意为“推,刺”;古斯堪的纳维亚语 stytta 意为“缩短”;德语 stutzen 意为“缩短,削减;停下,犹豫”;荷兰语 stuiten 意为“停止,阻止,制止,遏制”;中低德语 stoten 意为“撞击,碰撞,冲突”,stutten 则意为“停止(某事),延迟”)。这一词源最终来自原始印欧语 *(s)teu- (1),意为“击打,撞击,碰撞”(参见 steep (adj.))。另见 -er (4)。
中世纪英语中还有 stutty horse,指的是走路不稳或容易绊倒的马(约公元1400年)。简单的 stutt (动词) 到1700年左右已被简化为方言用语。名词形式从1854年起被记录,意为“明显的结巴,断断续续且重复的表达”。相关词汇包括 Stuttered; stuttering; stutterer。
相关词汇
stutter 的使用趋势
分享 "stutter"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tu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