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tongue 的意思

舌头;语言;说话方式

tongue 的词源

tongue(n.)

“语言器官和主要味觉器官,”古英语 tunge “舌头,语言器官;语言,语言能力或语言方式,一个民族的语言,”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tungō(也来源于古撒克逊语和古诺尔斯语 tunga,古弗里西语 tunge,中世纪荷兰语 tonghe,荷兰语 tong,古高地德语 zunga,德语 Zunge,哥特语 tuggo),来自原始印欧语根 *dnghu- “舌头”。

在现代英语中,正常演变应该是 *tung。关于 -o- 替代 -u- 的例子,参见 come。该词结尾的拼写显然是14世纪试图表明 -g- 的正确发音,但结果“既不是词源的,也不是语音的,只在很小程度上是历史的”[OED, 1989]。

作为“牛舌作为食物”,早期15世纪。也扩展到任何类似舌头的物体或过程,如“延伸入海的狭长陆地:(1560年代,关于这些意义参见 tongstang)。

在五旬节奇迹中“掌握外语”的意义,来自1520年代。在16世纪经典复兴中,the Tongues(或 the Three Tongues)指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

Tongue-work 意为“语言学研究和劳动”(1590年代),后来意为“辩论,讨论”(1660年代)。hold (one's) tongue “停止说话”在古英语中就有;bite (one's) tongue “停止说话”出现在1590年代。Tonguepad “一个大话者”[Johnson] 是1700年证实的俚语。

Bewar of tungis double and deceyuable,
Which with ther venym infect ech companye,
Ther poynaunt poisoun is so penetrable.
[John Lydgate, Fall of Princes (c. 1439)]

tongue(v.)

“用舌头触碰,舔”,这个意思出现在1680年代,来源于 tongue(名词)。到1936年,这个词还被用来指演奏乐器时的动作。相关词汇有 Tongued(已舌音演奏)和 tonguing(舌音演奏)。

早期,这个词的意思是“通过命令或责骂驱逐”(14世纪晚期,tungen)。在19世纪的俚语中,tongue-bang 意思是“痛骂”,因此有了 tongue-banger(责骂者)。而 tongue it(1620年代)在17世纪口语中则是“滔滔不绝地讲话”的意思。

在19世纪,Lowell 使用了 tonguey(形容词),意思是“爱说话”。这个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 Wycliffe,他用 tongi(形容词)来翻译拉丁语 linguosus,同样意指“多话,健谈”。

相关词汇

这个词是一个基本的不及物运动动词,源自古英语的 cuman,意思是“为了到达某个地点而移动;通过运动或进展到达目的地”。它还可以表示“进入视野,出现,变得可见;恢复意识,苏醒;到达;集合”。在古英语中,它属于第四类强变化动词,过去式为 cuomcom,过去分词为 cumen。这个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的 *kwem-,与古撒克逊语的 cuman、古弗里斯语的 kuma、中古荷兰语的 comen、现代荷兰语的 komen、古高地德语的 queman、现代德语的 kommen、古诺尔斯语的 koma 以及哥特语的 qiman 等词同源。更早可以追溯到印欧语根 *gwa-,意为“去,来”。

在中古英语中,书写时常用 -o- 替代古英语的 -u-,这是一种为了避免在古代手写体中因字母过于紧凑而导致误读的习惯(参见 U)。现代英语中的过去式 came 源自中古英语,可能受到古诺尔斯语 kvam 的影响,取代了古英语的 cuom

“发生,出现”的意思在12世纪初期出现(短语 come to pass,意为“发生,出现”,可追溯至16世纪20年代)。作为一种行动邀请,大约在1300年左右开始使用;作为对他人的呼唤或请求(常见扩展形式如“come, come”、“come, now”),则出现在14世纪中期。短语 Come again? 用于随意询问“你说什么?”的表达,最早可追溯至1884年。关于性方面的用法,请参见 cum

这个词与介词结合的用法非常丰富(《NTC 短语动词词典》列出了198种组合)。例如,come to 可以表示“恢复意识”,come over 意为“被情感所控制”,come at 表示“攻击”,come on(感叹词)意为“认真点”,而 come off 则表示“发生,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1864年)。其他一些常见表达包括:

come down with(1895年)意为“感染(某种疾病)”;come in(1958年)指无线电操作员“开始讲话”;come on(约1600年)表示“在成长或发展中进展”;come out(1782年)指年轻女性“正式进入社交圈”;come round(1841年)意为“恢复正常状态或更好的状态”;come through(1914年)表示“如预期或希望那样发挥作用”;come up(1844年)意为“成为关注的焦点”;而 come up with(1934年)则表示“提出,呈现”。

短语 have it coming(1904年)意为“应得其果,罪有应得”。而 come right down to it(1875年)则表示“直达核心,切入主题”。

14世纪中期, tangtonge,意为“蛇舌”(被认为是刺痛器官),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类似于古诺尔斯语 tangi “土地的突出部分;刀片插入手柄的尖端;蝎子或蜜蜂的刺;蛇的牙齿;恶魔的叉状舌头;味道的辛辣”,重建自原始日耳曼语 *tang-,源自印欧语 *denk- “咬”(参见 tongs)。

后来在英语中像古诺尔斯语一样用于其他长而突出的部分,例如剑、刀、凿子等的“金属刀片延伸入手柄的部分”(1680年代)。在某些意义上受 tongue (n.) 的影响。“昆虫或爬行动物的刺”这一意义在地方英语中持续存在。

“尖锐的味道,味道的辛辣”的比喻意义记录于15世纪中期(对于意义演变,比较 piquantpungentsharp (adj.), acrid 等;荷兰语和德语同源词中也有类似的演变);“暗示,痕迹”的意义始于1590年代。这种鱼(1734年)因其脊刺而得名。

作为动词,中英语 tangen,意为“咬”(蛇的);“刺穿”(箭的),约1400年,来自名词。

广告

tongue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tongue"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tongue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