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shock 的意思

冲击; 震惊; 震动

shock 的词源

shock(n.1)

1560年代,这个词最初用于军事,指“武装力量或两名战士之间的激烈交锋”。它源自法语 choc,意为“猛烈攻击”,而法语 choquer 则是“撞击”的意思。这个词可能起源于法兰克语,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的拟声词根(类似于中荷兰语 schokken,意为“推、撞”以及古高地德语 scoc,意为“颠簸、摆动”)。

1610年代,这个词的含义扩展为“突如其来的打击或猛烈碰撞”。到了1705年,它又被用来形容“对心灵的突然且令人不安的冲击”。而“心理震惊”的感觉则出现在1876年。

1746年,这个词被赋予了电学意义,指“由于电流突然激增而引起的感官神经和肌肉的瞬时刺激”。1804年,它在医学上被用来描述“因创伤、情绪困扰等引起的极度虚弱状态”(1794年它还曾指“癫痫发作、中风、麻痹性休克”)。

Shock-absorber(减震器)首次出现于1906年(缩写 shocks 1961年被记录)。shock wave(冲击波)则出现在1846年。Shock troops(突击队,1917年)专门用于突袭任务,翻译自德语 stoßtruppen,保留了该词最初的军事含义。Shock therapy(电击疗法)始于1917年;而 shock treatment(震荡疗法)则出现在1938年。

shock(n.2)

“在田野中竖立着的麦束,相互倾斜地靠在一起,排列成能排水并让麦子干燥的样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4世纪,写作shok。它可能源自一个未被记录的古英语词,或者来自中低德语的schok,意为“麦束”,最初指的是“六十个一组”,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skukka-(同源词还有古撒克逊语的skok、荷兰语的schok,意为“六十件;麦束”;德语的schock意为“六十”,而Hocke则是“麦束堆”)。这个词最初的确切含义并不明确;可能与shock(名词1)的来源有关,暗示着“被扔在一起”的概念[世纪词典]。在16至17世纪,英语中有时将其作为计数单位,意指“六十件一组”,这可能与与荷兰的贸易往来有关。

shock(n.3)

“浓密的头发”,1819年首次出现,源自早期的 shock(形容词),意为“头发浓密”(1680年代),以及17世纪的名词,指“长毛卷毛狗”(1630年代,也称 shock-dog)。这个词来自 shough(1590年代),是对这种狗的称呼,传说它们最初是从冰岛带来的。这个词可能与 shock(名词2)的来源有关,或者源自古诺尔斯语的 shag(名词)。在19世纪的翻译中,Shock-headed Peter 被用来翻译德语的 Struwwelpeter

shock(v.1)

“猛烈接触;突然且猛烈地撞击”,这个意思出现在1560年代,最初的字面意义现在已经变得古老或过时,来源于shock(名词1)。到1650年代,它还发展出了“冒犯、使不悦、引起愤怒、恐惧或厌恶”的意思。1746年,这个词又被用来表示“给(某物)电击”。

shock(v.2)

“将(麦秸)排列成一束”,14世纪中期,shokken,源自 shock(名词第二义)。相关词汇:Shockedshocking

相关词汇

1590年代,指“一面有天鹅绒绒毛的布料”,可能源自古英语的 sceacga,意为“粗糙的蓬松毛发或羊毛”,但这个词在中古英语中似乎缺失。古英语词汇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skagjan(同源于古诺尔斯语的 skegg,瑞典语的 skägg,均意为“胡须”),可能与古高地德语的 scahho(“海岬”)、古诺尔斯语的 skagi(“岬角,海角”)相关,具有“突出,伸出的”含义。也可以与 shaw(名词)进行比较。

“粗糙,蓬松的毛发,羊毛”等含义大约出现在1600年左右。1789年起,用于指一种切成细丝的强力烟草;1946年起,用于描述由长绒布料制成的地毯、地垫等。

也有 after-shock,指“在较大地震后发生的较小地震”,这个词出现于1894年,由 after(意为“在……之后”)和 shock(名词,意为“震动”或“冲击”)组合而成。

广告

shock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shock"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hock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