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sackbut 的意思

古代风乐器; 一种带滑动装置的低音小号

sackbut 的词源

sackbut(n.)

这是一种中世纪的吹奏乐器,约公元1500年,源自法语 saquebute,类似于低音小号,但有一个像长号一样的滑动装置。这个词“可能与”[牛津英语词典] 古诺曼法语 saqueboute(14世纪)相同,意为“带铁钩的长矛,用来拉倒骑兵”,可能是因为外形相似。这个词来自古诺曼法语 saquier,意为“拉,拖”,加上第二部分可能是 bouter,意为“推”(源自原始日耳曼语 *buttan,来自原始印欧语词根 *bhau-,意为“打击”)。

最初在英语中,这个词有许多变体拼写,包括 sagbuttshakbottshagbush。在《但以理书》第三章第五节中,它被错误地用来翻译亚拉姆语(闪米特语) sabbekha,这是一个弦乐器的名称(在《七十士译本》中正确翻译为 sambuke,在《武尔加特译本》中为 sambuca,这些都是弦乐器的名称,可能与亚拉姆语词汇有共同来源)。这个错误始于考佛代尔(1535年),他显然认为这是一个吹奏乐器,因此用 shawm 来翻译;日内瓦翻译者显然跟随考佛代尔,选择了 sackbut,因为它听起来像原亚拉姆语词,这一翻译在《钦定版圣经》和《修订版圣经》中得以延续。

相关词汇

中世纪类似双簧管的乐器,出现于14世纪晚期,复数形式为shalemyes,也称schallemele,源自古法语chalemiechalemel,再往上追溯则是晚期拉丁语calamellus,字面意思是“小芦苇”,是拉丁语calamus(“芦苇”)的 diminutive 形式,最初来自希腊语kalamos(“芦苇,草茎”),常用来比喻用芦苇制成的物品(如“芦苇笛,钓鱼竿,芦苇笔”等)。

希腊词源自原始印欧语*kole-mo-(“草,芦苇”),同源词包括古英语healm、古高地德语halm(“稻草”);拉丁语culmus(“茎”);古普鲁士语salme(“稻草”)、拉脱维亚语salms;俄语soloma。梵语kalama-(“书写用的芦苇”)和阿拉伯语qalam(“笔”)据说是从希腊语借来的,Beekes 这样认为。

这个词在15世纪中期被误认为复数形式,并去掉了末尾的“-s”。可能还受到古法语muse的影响,后者是某种吹奏乐器的名称(在中古英语中变体为shalmuse)。相关词汇:Shawmist。大约在1500年,Shawm还被用作动词,专指鸭子“鸣叫”(发出类似双簧管的声音)。

 

这个原始印欧词根的意思是“打击”。

它可能构成以下单词的全部或部分:abut(靠近)、baste(v.3,意为用棍子打、鞭打)、battledore(打羽毛球的工具)、beat(打、击)、beetle(n.2,重木槌)、botony(植物学)、boutonniere(胸花)、butt(n.1,粗厚的一端)、butt(v.,用头撞击)、buttocks(臀部)、button(纽扣)、buttress(扶壁)、confute(驳斥)、halibut(比目鱼)、rebut(反驳)、refute(驳斥)、sackbut(古代长号)、turbot(大比目鱼)。

它也可能是以下词汇的来源:拉丁语 *futare(意为“打击”,用于复合词),古英语 beadu(战斗)、beatan(打击)、bytl(锤子、木槌)。

    广告

    sackbut 的使用趋势

    改编自 books.google.com/ngrams/. Ngrams 数据仅供参考。

    分享 "sackbut"

    中文翻译由AI生成。查看原文,请访问: Etymology, origin and meaning of sackbut

    广告
    热搜词汇
    广告